i系列、X系列、T系列
CGI系列、CI系列
GNSS接收機、孔徑雷達
復合地基施工、土石方數字施工
CORS基站、華測一張網
北斗手持機、三防平板、GIS采集軟件
手持掃描儀、激光雷達、三維激光掃描
其實單從字面就很容易理解,它是地球大氣中被“電離”的一個區域,作為日地空間環境的關鍵區域,電離層是人類空間活動和大多數空間飛行器運行的主要區域,也是無線電波的傳播媒介。當空間技術系統為主導的空間時代到來后,人們對認識電離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僅沒有減退,反而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地球大氣受到太陽輻射電離而形成的電離層,始終受到太陽活動的影響。表面上,太陽顯得氣定神閑,實際上,太陽表面暗流涌動,在太陽大氣中,經常發生“爆炸”現象,這就形成太陽風暴,并向廣袤的行星際空間中噴射大量的高能帶電粒子(即日冕物質拋射)。
圖 1 美國宇航局SDO衛星在2017年09月06日12時10分17秒捕捉到的太陽耀斑爆發
圖 2 日冕物質拋射圖
圖 3 太陽風與地磁場相互作用
太陽高能粒子將以超音速的速度沖向地球,但地球在磁場的保護下,只有約2%-8%的太陽風能量能進入到近地空間,當太陽風能量持續進入近地空間后,地磁活動變強,此時就會發生磁暴。同時,耦合進入地球高緯地區的能量驅動會使整個電離層系統都發生劇烈的擾動。電離層暴即表征磁暴的情況下,電離層會受擾動而出現極端狀態,導致電離層暴期間的電子密度會出現劇烈擾動,從而使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NSS)的定位誤差上升至幾十米。
---以上內容取自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利用GPS進行定位時,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從而造成定位誤差。電離層強會造成電離層延遲導致RTK測量誤差變大,這是GPS系統誤差的主要來源之一。
在地球上空距地面50~100km之間的電離層中,氣體分子受到太陽等天體各種射線輻射產生強烈電離,形成大量的自由電子和正離子。當GPS信號通過電離層時,與其他電磁波一樣,信號的路徑要發生彎曲,傳播速度也會發生變化,從而使測量的距離發生偏差,這種影響稱為電離層延遲。
---以上內容取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網站
在RTK算法中,電離層延遲可以通過雙差消除,其原理是假設衛星發射端到地面基站接收端和衛星發射端到地面移動站接收端的延遲是一致的,但隨著基線的增長和電離層活躍度加大,兩者的一致性會變差,當電離層過分活躍時,虛擬參考站數據的準確性將大打折扣。因此,在電離層非?;钴S的情況下,超短基線是相對可靠的工作方式。
因為CORS(連續運行參考站)用的是虛擬參考站(VRS)技術,提供的賬號就相當于在移動站附近虛擬一個基準站提供數據,而實際的基準站離移動站可能比較遠,這樣在電離層異常活躍時,遠距離基站的改正數據殘差會偏大,更難得到固定解;
1+1模式基準站就在移動站附近,電離層模型差異就比較小,電離層活躍所產生的影響也就比較小,固定解就更快。所以在磁暴常態化的現狀下,選擇使用RTK1+1模式是最好的選擇,基本能保障正常作業。
(1)可嘗試將儀器軟件版本,主機/板卡固件版本都升級至最新;
(2)空曠環境cors模式長時間不固定可嘗試更改為1+1基站模式;
(3)1+1基站模式下也盡量保證移動站在基站附近作業,不要離基站過遠;
(4)如發生地磁暴等,由于對RTK定位影響較大,建議等磁暴結束后再作業。